栏目导航
鞠躬尽瘁 为民谋福
发表时间: 2024-11-03 20:52:41 作者: 化粪池
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党组织的“领头羊”,是村“两委”班子的“主心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朱屈街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朱生军就是这样一位痴情为民谋福祉的基层干部。
这位有着14年党龄的员,在担任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6年中,所干的工作普通却真挚,平凡却温暖,他坚守一个人的初心,履职尽责,紧密围绕“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立足本职岗位,担当作为,用行动诠释了基层村干部的担当,赢得了百姓信赖,逐渐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村东有个湾,村民叫它马家壕子,是朱屈街村有名的“垃圾池”、“臭水湾”。臭气熏天,苍蝇蚊子遍地,严重影响了周围村民的生活品质。为此,周围的村民苦不堪言,早日企盼改变这一环境。
朱生军在“两委”成员会议上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表态,当即引起了在场人一致赞同。
“钱从何来?怎么治?有诸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前功尽弃”。村民们七嘴八舌。
其实,朱生军心里早有盘算,既然打算治,他已胸有成竹。之前,他进农户,听民意,做调查,多次利用到镇政府开会之机,向领导汇报工作规划。朱生军运筹帷幄,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与党员群众交心,凝聚治理力量。
朱生军最光辉的品质是奉献。他自掏腰包垫付了五万余元,雪野啤酒厂垫付五万,其他党员村民也自觉出工、出力。
当时,正值初夏,带领“两委”成员、党员和积极分子和村民齐上阵,科学规划,自己动手,严格施工,力求能省的钱就省,没有请外援,没有找建筑施工队,发扬不怕脏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抢抓工期,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新貌。
施工现场,党旗飘扬,人心所向,大家挽腿光膀,有的拿着袋子捡拾垃圾,有的拿着铁锨清理淤泥杂石,挖掘机、拉土机,机声隆隆,好一派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朱生军率先垂范,穿着短裤、T恤衫与大家摽着膀子干,艳阳高照下村民汗流浃背,令人感动,尽管天热,蝇蚊叮咬,但施工热情丝毫不减,大家冒雨施工,清淤、做防水处理,用沙子、石灰和三合混凝土压实,然后,建桥、绿化、投放鱼苗。
历经50多天的紧张施工,党群齐心协力,抢赶在汛期来临之前,将马家壕子改造成为3000余平方的“荷花苑”,完全解决了百姓身边的“老大难”, 如今,再到马家壕子,看到的是一幅自然与生态环境相融洽的人文景观,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生态湾、绿色湾、幸福湾,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盛夏时节,“荷花苑”碧波荡漾,粉红色的睡莲开在水中,微风拂面,披着玫瑰色的霞光,岸边的杨柳和紫藤使水面更深更蓝,倒映在水中;成群的红鱼在池塘中游来游去,不时探出头来,鱼儿和莲花互相辉映,呈现出和谐之美;村里的老人在荷花旁散步、乘凉、下棋,孩子们在桥上追逐打闹,畅快呼吸清香的空气。
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曾经是垃圾场,村民就是绕道走,也不情愿从这里经过。当年的“垃圾湾” 已变成“荷花苑”,自由自在的场景,展现了村民愉悦的心境。
村民马家濠的家就住在新建成的“荷花苑”旁,她自豪地说:“垃圾场存在多年了,一到夏天,俺都不敢开窗户,可现在,一出门就能看到鲜艳的莲花,鱼儿在水中游,在桥上走走看看,心里怪滋,过去,心里是堵,现在是敞亮”。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是社会上广为流传赞美堡垒建设的一句线年通过村民选举朱生军当选为朱屈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生军就任后,秉承上任班子的好作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先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认真执行上级党委的部署,紧紧依靠全体党员、群众,与“两委”成员拧成“一股绳”,讲党性、讲民主、讲大局,舍弃个人利益,克服种种困难,持续、深化、拓展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全面发力、统筹推进,探索构建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齐鲁样板示范村”。
朱生军聚力“环境美”, 围绕“美”字着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的家园。他注重倾听取群众意见,全身心地投入于治理朱屈街工作之中,他说,“我将以‘一天当三天干,不惜脱掉几层皮,也要改变村庄面貌,让父老乡亲的生活更幸福。”
“能够像城里人一样,有个文体广场,劳累了一天,卸下一身的疲惫,去跳跳广场舞,或者打乒乓球,或者在健身器械活动筋骨,该是多么盼望啊!”
村民的呼声就是朱生军工作的方向。聚力“文化兴”,推动新农村建设升级,把村庄建成特色“小镇”,这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朱生军及时组织“两委”成员研究,填湾建广场,村民们听说后一致赞同。说干就干,为改善村容村貌,村民们出工出力,齐心协力,从邻村运来了土石料,短短2个月的时间,就把“垃圾场”变成了平整、整洁的文化广场,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广场宽敞,可容纳600人乘凉、看电影,这让村民们乐开了怀,广场成了大家聊天、游玩、健身的好地方,逐步提升了“齐鲁样板示范村”的魅力。
聚力“产业旺”,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狠抓主导产业提档升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做好生产路的配套工程,让生产路宽起来是广大村民期盼已久的事,也是办起来较为难地事情。过去的生产路不但路窄且不畅,一到下雨天,路上都是泥,原3米的生产路,被占用的只剩下1.5米左右,每到农忙季节,大型机械生产作业、运输极为不便,常常产生纠纷。
朱生军上任后,经村“两委”研究决定进行修建,坚决制止歪风邪气和不良习惯,先在大喇叭里广泛宣传,让占用公共生产路的用户种植时必须留出所占公共面积,然后,根据生产路建设要求,对生产路进行各地块地亩建册登记,建起台账,一户户测量,打上灰线,挖掘机挖沟、拓宽应属于公共范围的生产路,并对路面垫矿渣压实,顺利完成了26条生产路的施工,此项工作无造成一起纠纷,深得村民的拥护。
“路宽了,灯明了,农民致富的劲头更足了,村民们由衷地称赞村“两委”是干事创业的好班子。
聚力“组织活”,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以打造村庄党建共同体、组建发展联盟为抓手,探索形成工作体系,推动组织融合,推动村庄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融合,推动民心融合,推动治理融合,把党组织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村庄治理等“多条线”拧成“一股绳”,有效破解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集体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如何让党员队伍有凝聚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党建”工作急不可待的核心。为此,朱生军在党建工作上“集火力”,出实招,真作为,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整顿党员队伍,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他分别谈心,把脉问诊,严管厚爱,固本强基,筑牢战斗堡垒,以党员阵地服务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温度。
通过反复探讨摸索根据本村实际因村制宜,朱生军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党员基础分为50分,制定了13项加分事项和9项减分事项,同时每个季度末,党员可以凭积分到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虽然每件日用品”价格不贵,但每件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村民和党员不仅拿到了日用品,更获得了一份“荣誉”。
“党员积分管理法”,把党员积分制管理与日常工作结合了起来,实现党员管理工作具体化,把考核管理、评优树先结合起来,做到抓常、抓细、常抓不懈,使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党员参加党内活动更加积极了,在入户走访、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等各项工作中变得更主动、效率更加高了,村内“有事找党员”的牌子也变得富有成效,并不是一句口号,村民也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到村内工作中,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提升。朱屈街村的这一“党员积分管理法”,得到了杨庄镇党委的认可,杨庄镇党委在全镇党支部建设中给予了宣传推广。
乡村要振兴,组织必须先振兴。朱生军着力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在实施党员积分管理的同时,朱屈街村党总支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积极培养优秀年轻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和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的要求,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阳光议事和民主决议事项,坚持“周例会”、“清晨碰头会”制度,班子成员实行工作“挂名销号”制,“工作推进白板”,明确重点工作、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工作完成后“销号”,每周末统计“销号”完成情况,对于未“销号”的工作任务进行集中推进,坚决杜绝“接种和尚”情况;创新主题党日开展形式,由党员轮流领誓重温入党誓词,增加“老兵现身说法学党史”环节,邀请村内退役老兵讲述参战经历,在外党员每月28日前寄回当月以手写的形式学习情况和工作情况汇报,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慢慢地加强党性素养。广大党员反映,我们党总支部每月主题教育主题突出、鲜明生动、鼓舞人心,堂堂都是生动的教育党课。
鲜活事例的党日活动,令党员们折服。80岁高龄的党员也拄拐参加会议,热情传帮带,对高龄、行动不便的党员,并实施“上门送学”制度,由支部书记或委员上门为高龄及行动不便的党员送学及开展组织生活;“两委”成员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会上轮流述职,汇报上月工作情况及本月工作规划,由总支书记进行点评,每半年由全体党员对全体“两委”干部进行评分考核,分为优秀、好、一般、差4个等级并在公示栏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增收?这是人心所向。朱生军充分的发挥本村水资源丰富优势,为富民兴村注入源头活水,在发展经济上“加马力”。 朱生军以党建促村建,围绕“活”字,着力增强农民致富能力。
如何服务好朱屈街村驻地食品和冷藏加工厂企业,助力村民创收?朱生军借力生财。他满载着真诚、责任和情怀,敢想敢闯敢干、务实干事,积极根据村里实际,根据公司不一样的情况提供对应保障。他针对企业用水量大的实际,合理规划利用本村的地下水资源,打深井2处,铺设输水管道了1500余米,为企业输送水,不但增加了村里收入,而且使企业节省了自来水的用量。同时,方便了村民农田灌溉。
过去,村里有农业灌溉机井46眼,机井产权属于集体,灌溉机械水泵属于个人,由于多年缺乏有效的管理,水泵有的用电表,有的用计时器,并且价格不一,村民反映强烈,意见纷纷。针对此情村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决定把计时器全部改用电表,统一电价,但因牵扯到个人利益,有人有不同意见,“两委”成员又分头多次做工作,利用两周时间最终统一了意见,让百姓农业灌溉省了钱,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广大村民满意。
让农民有钱赚,就要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朱生军盘活村里的人力资源,用“经济收入”服人。村里有一部分的剩余劳动力,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朱生军与有劳务需求的驻村公司进行对接协调,成立了党建领导下的朱屈劳务服务企业,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全方位链条式服务,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落地,有组织的进行劳务输出,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有村里派遣劳务工人36名,为企业承担起装卸搬运、绿化等劳务服务项目,将劳务服务企业人员均分为三个小队,实行三班两运转,劳务公司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成功实现了集体、个人、企业“三赢”的效果,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
聚力“人才强”,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朱生军实施“头雁领航”、“群雁同飞”,村“两委”在巧借外力增收的同时,并积极筹划,主动出击,借助外力,激发内力,增强活力,破瓶颈,促增收。注重发挥在外能人的作用,每年利用清明节和春节能人回家的机会,邀请他们到村开展集体增收主题交流座谈会,一同研究村级经济发展,并对村里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风险优势评判,开阔发展思路,提供发展门道,拓宽增收渠道,助力家乡产业转型升级,振兴乡村经济。
善良、志向、情怀,朱生军努力做一个有态度的人。朱屈街村到镇上往返要6公里,到镇缴纳社保、大病报销、盖章、取快递等琐碎事是村民生活小事,但要办起来,小功夫办不了,大功夫又耽误生产,并且有一部分人年老体弱,为此,朱生军便组织成立了“红色代办”服务中心,村里常年设立坐班值班制度,为村民提供代办服务,解决百姓实际问题。
让集体经济保障,让村民口袋里有钱,这是朱生军心系民生的又一举措。他刚任职时,村里的集体收入还不到2万元。手里没钱,啥事也难办。为改变这一现状,他多次外出考察学习优质种植项目、农作物管理加工技术,并到农科所取经交流,邀请专家到村授课。2020年朱屈街村党总支领办了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入股、股份经营的方式,流转土地260亩。
合作社引进了优质土豆品种,并通过“秸秆再利用”养殖赤松茸蘑菇,股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集体增收20余万元。
“孩子都在外边上班,我一个人在家,多炒两个菜吃不完,煮少了又麻烦,有了这里我不仅吃饭方便了,老邻居能凑到一起啦啦呱,心情也好了。”
朱屈街村户籍人口1682人,非流动人口1000余人。伴随着经济发展,村里外出打工、经商和进城居住的年轻人慢慢的变多,而留下的农村空巢老人也慢慢变得多。
“尽管现在乡下的人少了,但工作量一件也不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可以说,党和国家相关惠农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和执行者在农村”。 朱生军由衷地说。
“让老人们安度晚年,让在外打拼的兄弟爷们安心创业打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众盼所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朱生军在党员、群众代表会上说。
“他们这代人福没享,力没少下,儿女又不在身边,无暇照顾年迈的父母,村里应管起来。”
管,怎么管?管什么?朱生军带领“两委”成员,走出去取经。回来利用村里的民建队,把原来村内旧学校改建成了幸福院,通过修缮、装饰,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20余人就餐的幸福院诞生了,盘活了闲置资源再利用,杨庄镇朱屈街村幸福院首家开始运营。
初冬的莱芜,天气渐凉,朱生军忙活了一上午,路过幸福院,早就想看看最近一段时间老人们生活得怎么样?正好老人们在吃饭,一位热心的老人亲切地说:“孩子,你可能还没吃饭,趁热吃吧。”
便询问起老人,饭菜可口吗?菜咬得动吗?让老人多提意见,并叮嘱食堂人员多按老人的要求,准备饭菜,让老人吃上热饭热菜。
朱生军像关爱自己的老人,对待父老乡亲。村里有21名残疾人,日常生活不便,他关爱残疾人群体 ,让爱洒满村庄。朱生军又把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起来,残疾人周一至周五就餐,还为残疾人提供娱乐健身、辅助性康复锻炼等日常生活照料,不仅提高了生活品质,还有了一个好的活动场所,同时增强了残疾人的幸福感。
在建好幸福院的同时,村里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配套建设,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站、大碗茶驿站、农家书屋、文化墙、文明实践一条街、文明实践广场、文化娱乐广场等多个功能活动场所,让村民有玩处、有学处,有啦呱处,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入脑入心。
朱生军有一颗善良的心,呵护着他的村民。村民屈学红,无儿无女,精神有障碍,时常精神不稳定,是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享受民政上的照顾。有一次屈学红病的厉害,朱生军自掏腰包并联系好医生让屈学红去医院看病治疗。
精准扶贫,让每一个贫困户都不掉队,这是朱生军关注民生的又一桩实事。因此,朱生军带领“两委”,在帮扶力量上“聚合力”,实施一对一帮扶,朱生军担起了村里较为棘手的一家。朱家文享受低保政策,由于自己不识字加之行动不便,补贴本子由出嫁闺女拿着,闺女自己也有点精神障碍不能及时照顾父亲,又多次与闺女婿沟通,最终敲定每周二和周六回家照顾父亲,朱生军挤时间上门寻问走访,把结对帮扶做扎实。
扶贫是一项公益,更是一种责任。在走访入户时了解到有8户人家生活很难,他便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怎么样赡养这部分。经过朱生军积极申请,将其纳入了“低保”范围,利用“六级联动”,筛选出8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党员结对帮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有了学费,老人有了保障,日子有了奔头。
朱生军带领群众的这一善举,影响带动了朱屈街村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他们自愿募集资金28万余元,每年春节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送大米、小米、面、花生油等过节礼物,老人们很是感动,纷纷称赞后生善心孝顺。为此,村里老成立了“益生慈善中心”,已连续5年为老年人送温暖。
土地租赁是村里唯一收入,在三资清理工作中,对以往合同及账目进行摸排梳理,摸排出七份合同履行不到位,承包费迟迟未能及时上缴,对此,村民们意见很大,为维护集体资产不流失,朱生军与村两委成员多次召开党员与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解决策略,千方百计追回集体资产。通过大喇叭反复宣传,摸排村内三资情况,建起台账,并和当事人做沟通交流,要求尽快履行承包合同,严格按照三资清理办法维护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不流失,守住底线。他和“两委”成员通过深入调查,多方求证,完善合同12份,收回村内方塘两处,收回村原奶牛场,收回原村小学一处,建成幸福院,清理土地租赁收回现金4万余元,对4份未履行合同的当事人走司法程序,有一人达成还款协议,对3人申请强制执行,涉案资金达31万余元,多方努力配合有效地维护了集体财产。
朱生军优秀的品质是担当。他聚力“村庄美”, 巩固发展农村环境干净整洁、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行动。村中道路两边乱搭乱建的现象,既影响了村容村貌,又制约了道路畅通,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大难事。
群众一致认为,集体的道路不占白不占,用起来方便,乡里乡亲,亲戚相连,抹不开面子,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几任村干部多次想改变久而未决。朱生军上任后,着手严格遵守上级要求,坚决制止改造这一现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达成一致决议,形成合力,对56处乱搭乱建予以清理,充分的利用广播喇叭宣传引导,讲乱搭乱建的是公共区域,妨碍了大多数村民的利益,“两委”成员分头与村民签订凡“违”必拆公约,重拳出击坚决取缔,拆出了条条宽敞清洁的街道。村“两委”向村民讲清有权决定从哪一条街开始,并且打破先易后难的常规工作方法,敢碰硬,先从难缠户下手,拆除完成一家,再进行下一个,不留后患,保障拆除进度,一气呵成,在较短的时间圆满完成乱搭乱建的拆除工作。
朱生军优良的品质是忙碌。村里街道两旁的排水沟,年久失修,一旦下大雨,就导致雨水倒灌家中,村民意见很大,路是宽了,道也平坦了,但这一现象影响了村民生活。朱生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今年“三秋”生产一结束,他组织劳力集中整治人居环境,先后对南园路,安泰路,政通西路两旁的排水沟垒砌、水泥盖板封护,垒砌花池1800余米,绿化苗木40000余株,既解决了排水问题,又保护了村庄的生态环境,让村民不再有后顾之忧,并不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洁道行动,清扫路面与花坛中的杂草、垃圾,保持村庄环境整洁,让朱屈街村“齐鲁样板村”更具魅力。
朱生军从环境卫生到便民服务,从村居改造到化解难题,情真意切为群众谋福祉,赢得了群众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赞扬,先后荣获莱芜区“优秀员”、“脱贫攻坚身边好人” 、被济南市评为“攻坚克难”好干部等荣誉称号;朱屈街村连年被莱芜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评为“五星级党组织”, 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市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 【48812】6旬白叟腿卡下水道消防员2分钟成功救援
- 【48812】【立刻办】《翠月花园下水道盖板多处损坏》后续:破损下水道盖板换新
- 【48812】【立刻办】翠月花园下水道盖板多处损坏
- 【48812】居民意外陷下水道法官才智调停助调和邻里